“福韵土楼·巳巳如意”南靖土楼非遗过大年
2025蛇年春节意义非凡,它是我国春节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标志着春节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与文化的传统节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随之大幅提升。为传承和弘扬春节传统文化,丰富民众和游客的文化生活,南靖土楼特别策划主题为“福韵土楼·巳巳如意”土楼过大年主题活动,包含喜庆热闹的土楼围炉年夜饭、载歌载舞的民俗演出、非遗歌仔戏、掌上木偶、土楼山歌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除夕至正月初六,诚邀您走进南靖土楼,感受非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闽南传统美食体验
对传统美食的坚守,是闽南人独特的饮食文化符号,凝聚着浓浓的亲情和乡情。芋子包是南靖本地的经典特色小吃,选用芋头与木薯粉充分融合,揉搓成光滑有韧性的面团队,最终制成软糯Q弹的外皮,加入猪肉、香菇、笋干等多种食材作为内馅,一口咬下,层次丰富,满足感爆棚。
闽南年俗年夜饭
年夜饭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最温暖的除夕打开方式。除夕夜一起围炉土楼庆团圆,享用丰盛地道的闽南特色佳肴,在烟火升腾和欢声笑语中迎接蛇年新春,体验土楼过年的传统文化和喜庆氛围。
南靖五福打卡
南靖5福中,包含5个南靖特色产业元素,春节期间打卡南靖五福“楼、兰、茶、窑、竹”,根据规则完成赐福、纳福、祈福、祝福、聚福五个打卡任务,在每个相应的打卡任务中,还能亲自动手,体验南靖五福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楼—赐福
在专业绘画老师的指导下,在纸上或手上绘制土楼,用画笔将土楼的古朴与美感勾勒出来。以笔为舟,色彩为帆,用线条勾勒土楼的雄伟轮廓,以色彩填充那份岁月的痕迹,每一笔都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
兰—纳福
在中国文化中,兰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常用来祈求好运和幸福。它代表着美好、祝福和繁荣,给人带来积极的能量和祝福。用剪纸艺术呈现兰花,更是将这份雅致凝于纸间,用镂空与线条诉说自然之美、传递细腻情思。
茶—祈福
传习古法点茶技艺,传承中华非遗文化,点茶承载着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饮茶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茶汤上绘制“福”、“平安”等祝福文字,表达对新春的美好祈愿。
窑—祝福
南靖东溪窑是漳窑的代表,极具文化内涵,是闽南地区瓷器烧制技术的卓越代表,这里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每一件从这里出产的瓷器,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与技艺。在陶瓷素胚上绘制新春祝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艺术完美融汇。
竹—聚福
南靖传统竹编工艺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巧妙的纹理、精致的骨架,尽显独特的手工魅力,它是传统手工艺的璀璨结晶,更是民间艺术的生动写照。在新春佳节自制竹编灯笼,点亮美好生活。
福建非遗土楼山歌
土楼闽南山歌曲调丰富、旋律优美,曲调多含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极具地方文化色彩,是福建土楼文化及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民歌,是土楼人表达生活经验、生命情怀的艺术,也是凝聚族群意识的精神纽带,更是民间音乐浩瀚长河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
非遗歌仔戏
歌仔戏作为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独特的唱腔、生动的表演,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生活的百态,独具地方文化韵味,承载着闽南人的记忆与情感,是闽南文化当之无愧的璀璨明珠,更是闽南民俗文化的生动缩影。
非遗掌上木偶
以布作躯,以木为头,开合张弛中,于方寸舞台。福建掌中木偶戏以闽南方言演唱戏文,南鼓总领后台配乐,曲乐既保留了宋元南戏音乐的特点,又融入高甲、梨园等地方音乐,还吸收了宗教音乐、本地俚巷歌谣等,形成既有传统韵味,又有闽南特色的艺术风格,是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戏剧之一。
闽南语歌曲大联唱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语言藏着一方情。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闽南语歌曲就像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带着浓浓的烟火气与真挚的情感。闽南语,那是闽南人祖祖辈辈的乡音,《爱拼才会赢》《世界第一等》等耳熟能详的闽南语歌,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承载着闽南人的生活、梦想和乡愁。
土楼古法捣年糕
“吃年糕,年年高”,闽南地区历来有捣年糕过大年的习俗,象征着“年年高升、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香甜软嫩的年糕经过“千锤百炼”,有着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寓意,祈福来年更上一层楼,来南靖土楼捣年糕,让年味更加浓郁。
财神送福迎新春
接财神,又称为迎财神,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期间,财神巡街为路过的游客赠送礼品、送福气、送财运,祝福新的一年财运亨通,好运连连,赚得盆满钵满。
快乐好运不倒翁
不倒翁,活力四射,身姿轻盈摆动,将新年的好运和福气洒满土楼,送给每一位走进土楼的朋友,愿大家幸福生活如不倒翁一般平平稳稳,长长久久。
土楼新春逛好市
有一种年味叫做“赶年集”,过新年当然少不了逛市集,在年味浓郁的土楼里,逛吃着烟火气十足的各种美食小吃,享受特别的幸福滋味;在木版年画、非遗漆扇、剪纸、糖人等非遗文创市集里,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除夕至正月初六,来福建南靖土楼,过非遗传统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