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达成5项共识

中新网鄂尔多斯8月16日电 (记者 李爱平)8月16日,记者“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上获悉,该次论坛共达成5项共识。 2023年8月13日—16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

中新网鄂尔多斯8月16日电 (记者 李爱平)8月16日,记者“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上获悉,该次论坛共达成5项共识。

2023年8月13日—16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回顾萨拉乌苏遗址百年考古历程,交流发掘研究新进展,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达成5项共识。

位于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流域的萨拉乌苏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项目,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首次发现人类化石和进行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是百万年人类发展史中的远古驿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根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基于萨拉乌苏遗址在人类迁移与古生物演化研究中的独特区位优势,应积极开展全面调查工作,加强系统的考古发掘与地质古生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每五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如有需要可随时召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萨拉乌苏遗址的科学价值。

加大对萨拉乌苏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力度,以“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与“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为基础,加快“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其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努力发挥其蕴藏的巨大社会价值,将萨拉乌苏遗址建成学术研究与公共教育的共享平台。

在国家文物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与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多学科攻关研究,联动提升“河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后备人才的储备,推动可持续发展。

全面梳理萨拉乌苏遗址百年考古资料与研究历程,积极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让萨拉乌苏遗址成为探寻东方人类文明根脉、增强中华民族历史自觉、筑牢中华文化自信根基的重要依托。(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马安黛携《华裳·民韵》民族服装大秀再掀艺术风潮

12月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第十七届闵台陈靖姑文化交流暨2024陈靖姑文化海丝行”活动在福州隆重举行。 本次...

厦门新东方烹饪学校携手同安区总工会举办女神节烘焙体验活动

厦门新东方烹饪学校携手同安区总工会举办女神节烘焙体验活动 阳春三月,暖意融融。为庆祝第114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3...

景德镇“电影+非遗+文创IP”出海项目发布

2025陶瓷文化出海,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助力景德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以“电影+非遗+文创IP”全新模式提升景德镇的国...

“福韵土楼·巳巳如意”南靖土楼非遗过大年(1)

“福韵土楼·巳巳如意”南靖土楼非遗过大年 2025蛇年春节意义非凡,它是我国春节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

鱼跃医疗火速驰援西藏震区

鱼跃医疗火速驰援西藏震区 北京时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突发6.8级地震,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灾情发生后,...
返回顶部